“征信修復”不可信,“征信洗白”是騙局
隨著征信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,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打著“征信洗白”、“征信修復”等旗號的虛假宣傳和詐騙套路,利用部分人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,教唆信息主體委托其辦理所謂的“征信修復”、“征信投訴”等事項,以謀取不正當利益,擾亂正常金融秩序。這種做法同時也給信息主體帶來了信息泄露、資金損失和涉嫌違法等各種風險。
“征信修復”騙局套路有哪些:
- 套路一:收取高額費用后跑路。這類騙局利用公眾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迫切心理以及對“征信修復”概念的誤解,以“征信修復、洗白、鏟單”、“代理、咨詢”等名義發布廣告,辦理業務,教唆信息主體用“非惡意逾期”、“不可抗力”等理由偽造證據材料進行投訴,借機收取高額代理費用,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敗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聯。
-
套路二:騙取個人敏感信息。這類 騙局在辦理“征信修復”過程中,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 、銀行卡號、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,不法分子通過泄露、買賣個人信息從中漁利,甚至利用這些信息冒名網貸,騙取高額貸款,危害信息主體人身和財產安全。
-
套路三:征信培訓、加盟詐騙。這類騙局以征信市場需求量大,有前景為由,謊稱開辦“征信修復”培訓班,通過招收學員、加盟代理等形式,廣泛發展下線,實則是為騙取加盟代理費。所謂培訓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大家如何通過偽造證據欺騙金融機構,試圖達到刪除逾期記錄的目的。
?
“征信修復”實際真相是什么:
- 真相一:無“征信修復”概念。所有規范征信業務、征信機
構的相關法規、文件、制度中均無“征信修復”這一概念。妄圖通過“征信修復”修改信用記錄的,不僅會遭受人身、財產的損失,還可能會涉嫌違法犯罪。
-
真相二:任何機構或個人都無權修改或刪除征信記錄。征信
報告作為當前最主要的征信產品,是信息主體社會經濟交往的客觀記錄。如果信息主體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用信息是客觀存在的,任何機構或個人都無權修改或刪除征信記錄。
-
真相三:提出征信異議不收取任何費用。若信息主體認為征
信機構采集、保存、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、遺漏的,有權向信息提供者、征信機構提出征信異議,征信異議不收取任何費用。凡聲稱合法收費的“征信洗白”都是騙局。
-
真相四:不良信用記錄保存期限是五年。信用報告中的不良
信用記錄保存期限是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五年,在五年內保持良好的還款習慣,五年后不良記錄將不再顯示在信用報告中。
最后再次鄭重提示:
征信領域不存在“修復”、“洗白”等說法,任何人都無法隨意刪除、修改征信記錄,凡是聲稱合法的、收費的“征信修復”都是騙局,切勿上當受騙!
(相關材料引用來自: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征信中心;圖片來源于網絡)